市场名网
当前位置:首页 > 药食百科 > 药材百科
《本草纲目》草部:麻黄

《本草纲目》草部:麻黄

别名:亦名龙沙、卑相、卑盐。

优势营养:(茎)苦、温、无毒。(根节)甘、平、无毒。

为您推荐:专题大全

作者:本草纲目

更新:2025-09-22

类型:药食百科

关键词:麻黄,麻黄的功效
『《本草纲目》草部:麻黄』介绍

《本草纲目》草部:麻黄的介绍,中药麻黄的功效有哪些? 中药麻黄的功效及临床应用可系统归纳如下,综合权威中医药文献及现代研究,分点阐述:

一、核心功效(传统与现代结合)

  • 发汗解表
    1. 传统:性温辛散,主入肺、膀胱经,通过开通毛孔、驱散风寒,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(如恶寒发热、无汗、头身疼痛),常配伍桂枝(如麻黄汤)。
    2. 现代:麻黄碱、挥发油等成分促进汗腺分泌,具有明确发汗作用,对实验性发热模型有解热效应。
  • 宣肺平喘
    1. 传统:宣畅肺气,缓解肺气壅闭所致的咳嗽、气喘(如哮喘、支气管炎),常与杏仁、石膏配伍(如小青龙汤、麻杏石甘汤)。
    2. 现代:麻黄碱、伪麻黄碱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,抑制过敏介质释放,具有平喘、镇咳、祛痰作用,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流感嗜血杆菌等有抑制效果。
  • 利水消肿
    1. 传统:通过肺气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,治疗风水水肿(如肾炎、心源性水肿),常与白术、生姜同用(如越婢汤)。
    2. 现代:d-伪麻黄碱利尿作用显著,可促进体内多余水分排出。
  • 其他作用
    1. 兴奋中枢神经:麻黄碱可提高警觉性、注意力,但过量致心悸、失眠、焦虑。
    2. 心血管影响:收缩血管、升高血压、强心,对心律失常患者需慎用。
    3. 抗炎抗过敏:挥发油抑制流感病毒、抑制炎症因子释放,对风疹、荨麻疹有辅助治疗作用。

二、临床应用场景

  • 呼吸系统疾病:感冒风寒、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、过敏性鼻炎(如鼻塞、流涕)。
  • 水肿病症:肾炎水肿、心源性水肿、特发性水肿(需辨证属表实者)。
  • 皮肤病:麻疹透发不畅、风疹瘙痒,通过宣散表邪促进疹出。
  • 配伍应用:与桂枝、杏仁、石膏等组方,增强解表、平喘、清热效果。

三、禁忌与副作用

  • 禁忌人群:
    1. 高血压、心律失常、心功能不全者(麻黄碱升压、强心作用可能加重病情)。
    2. 失眠、盗汗、体虚自汗、阴虚阳亢者(发汗过度伤津耗气)。
    3. 孕妇、哺乳期妇女(可能影响胎儿发育或婴儿神经兴奋)。
    4. 出血性疾病(如鼻衄、消化道出血)、肺动脉高压患者。
  • 副作用:过量使用可致心悸、出汗过多、血压骤升、头晕、体位性低血压休克,长期使用可能损伤脾胃、耗伤正气。

四、现代药理研究支持

  • 成分分析:主要含麻黄碱、伪麻黄碱、挥发油、鞣质等,具有发汗、平喘、利尿、抗炎、抗病毒、镇咳、祛痰、强心、升压等多重药理活性。
  • 实验证据:对亚甲型流感病毒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,可调节免疫功能,改善微循环。

使用建议:需严格遵医嘱,控制剂量,避免自行用药。用药期间监测血压、心率,注意补液防脱水。特殊人群(如儿童、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)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
以上信息综合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、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、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等权威机构,以及《中药学》教材、有来医生、妙手医生等平台,确保科学性与实用性。

『麻黄』相关美食
『麻黄』相关问答

    市场名网 www.mktmw.com
    Copyright 2012-2026鄂ICP备11013833号-9

    涉及版权的内容,请来电告知,市场名网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QQ:17535279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