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场名网
当前位置:首页 > 药食百科 > 药材百科
《本草纲目》草部:地黄

《本草纲目》草部:地黄

别名:亦名 (音户)、芑(音起)、地髓。

优势营养:(生地黄)甘、寒、无毒。(熟地黄)甘、微苦、微温、无毒。

为您推荐:专题大全

作者:本草纲目

更新:2025-10-11

类型:药食百科

关键词:地黄,地黄的功效
『《本草纲目》草部:地黄』介绍

《本草纲目》草部:地黄的介绍,中药地黄的功效有哪些?  中药地黄(生地黄与熟地黄)是传统补益类中药,根据炮制工艺不同分为生地黄(鲜品或干燥根茎)与熟地黄(蒸晒炮制品),两者功效各有侧重,具体如下:

一、生地黄(清热凉血,养阴生津)

核心功效
  • 清热凉血:治疗温热病热入营血(如高热神昏、舌绛斑疹)、血热出血(吐血、衄血、便血),常配伍丹皮、赤芍(如犀角地黄汤)。
  • 养阴生津:缓解阴虚内热(如口干咽燥、潮热盗汗)、津伤口渴(如糖尿病消渴)、肠燥便秘,常与麦冬、玄参配伍(如增液汤)。
  • 滋阴润燥:改善皮肤干燥、眼干、咽干、阴虚咳嗽,对慢性咽炎、干燥综合征有辅助疗效。
  • 补肾滋阴:用于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、失眠多梦、耳鸣耳聋,可与山茱萸、山药同用(如六味地黄丸基础方)。
现代药理支持
  • 抗炎抗氧化:含梓醇、环烯醚萜苷等成分,抑制NF-κB通路,减轻炎症反应;清除自由基,提升SOD活性,延缓细胞衰老。
  • 免疫调节: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,促进淋巴细胞增殖,用于免疫功能紊乱(如类风湿关节炎)。
  • 心血管保护:扩张冠状动脉,改善心肌缺血;降低血液黏稠度,减少心律失常风险。
  • 造血功能: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,升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,辅助治疗贫血及化疗后骨髓抑制。

二、熟地黄(补血滋阴,益精填髓)

核心功效
  • 补血滋阴:治疗血虚萎黄、头晕心悸、月经不调(经量少、经期延迟),常与当归、白芍配伍(如四物汤)。
  • 益精填髓:改善肾精不足导致的腰膝酸软、须发早白、耳鸣健忘、早衰症状,常与山茱萸、枸杞子同用(如六味地黄丸、左归丸)。
  • 调节内分泌: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,保护肾上腺功能;调节雌激素水平,缓解更年期综合征。
  • 降糖降脂:改善胰岛素抵抗,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;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,辅助治疗糖尿病、高脂血症。
  • 延缓衰老:含地黄多糖、氨基酸等成分,增强抗氧化酶活性,减少脂质过氧化损伤,延缓皮肤及器官衰老。
现代药理支持
  • 免疫增强:多糖成分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,提升巨噬细胞活性,增强机体抗病能力。
  • 肝肾保护:减轻药物或毒素对肝肾的损伤,促进肝细胞修复,改善肝功能指标。
  • 抗骨质疏松:促进成骨细胞活性,抑制破骨细胞分化,增加骨密度,预防骨质疏松。

三、使用注意事项

禁忌人群
  • 生地黄性寒,脾胃虚寒(腹泻、便溏)、气滞痰多者慎用;熟地黄性温黏腻,气滞腹胀、食少便溏者忌服。
  • 孕妇、哺乳期妇女、儿童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;过敏体质者可能出现皮疹、腹泻等不良反应。
  • 感冒发热期间不宜服用熟地黄,避免“闭门留寇”。
配伍与用法
  • 生地黄煎服10-15g,鲜品可加倍;熟地黄煎服9-15g,或入丸散。
  • 避免与萝卜、韭菜、薤白等同食,以免降低药效;长期使用需配伍陈皮、砂仁助消化,防黏腻碍胃。
  • 糖尿病患者使用含糖制剂(如熟地黄口服液)需注意糖分摄入。
特殊处理
  • 生地黄可捣敷外用于疮疡、烫伤;熟地黄常用于膏方、药膳(如地黄粥、乌鸡地黄汤)。
  • 炮制差异:生地黄经九蒸九晒成熟地黄,药性由寒转温,功效由清转补,需根据体质辨证选择。

四、总结

地黄通过“生熟异治”实现清热与补益的双重作用:生地黄侧重清热凉血、养阴生津,适用于热病、阴虚火旺;熟地黄侧重补血滋阴、益精填髓,适用于血虚、肾精不足。现代研究证实其抗炎、抗氧化、免疫调节、心血管保护等作用,广泛用于代谢性疾病、免疫性疾病及衰老相关病症的辅助治疗。使用时需严格辨证,结合体质、病程及配伍,避免盲目进补或长期大剂量使用,必要时咨询专业中医师。

『地黄』相关问答

市场名网 www.mktmw.com
Copyright 2012-2026鄂ICP备11013833号-9

涉及版权的内容,请来电告知,市场名网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QQ:17535279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