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场名网
当前位置:首页 > 药食百科 > 药材百科
《本草纲目》草部:夏枯草

《本草纲目》草部:夏枯草

别名:夕句、乃东、燕面、铁色草。

优势营养:(茎、叶)苦、辛、寒、无毒。

为您推荐:专题大全

作者:本草纲目

更新:2025-08-02

类型:药食百科

关键词:夏枯草,中药夏枯草的功效
『《本草纲目》草部:夏枯草』介绍

《本草纲目》草部:夏枯草的介绍,中药夏枯草的功效有哪些? 夏枯草是传统中药中常用的清热药,其性寒、味辛、苦,归肝、胆经,具有清肝明目、散结消肿、降血压、抗炎抗菌等功效,常用于治疗肝火上炎、目赤肿痛、瘰疬痰核等症。以下是其核心功效及现代研究的详细说明:

一、传统功效(中医理论)

清肝泻火,明目退翳
  • 适用症:肝火上炎导致的目赤肿痛、羞明多泪、视物模糊、头痛眩晕等。
  • 原理:夏枯草苦寒,能直入肝经,清泻肝火,缓解因肝火亢盛引起的眼部症状。
  • 经典方剂:
    • 夏枯草散(《张氏医通》):夏枯草配香附、甘草,治肝虚目珠疼痛。
    • 决明子夏枯草茶:决明子+夏枯草+菊花,清肝明目,适合长期用眼者。
散结消肿,化痰软坚
  • 适用症:瘰疬(颈部淋巴结结核)、痰核(皮下肿块)、乳痈(乳腺炎)、瘿瘤(甲状腺肿大)等。
  • 原理:夏枯草辛散苦泄,能疏通肝气、化痰散结,对气滞痰凝所致的肿块有消散作用。
  • 经典方剂:
    • 夏枯草膏(《中国药典》):单味夏枯草熬膏,外敷或内服治瘰疬。
    • 消瘰丸(《医学心悟》):夏枯草+玄参+贝母,增强散结化痰之力。
平肝潜阳,降血压
  • 适用症:肝阳上亢型高血压(头晕目眩、面红目赤、烦躁易怒)。
  • 原理:夏枯草能抑制肝阳亢盛,调节血管张力,辅助降低血压。
  • 现代研究:
    • 含夏枯草苷等成分,可扩张血管、降低外周阻力,对早期高血压有一定疗效。
    • 常与钩藤、菊花、决明子等配伍,增强平肝降压效果。

二、现代药理研究(科学验证)

抗炎抗菌
  • 作用:抑制多种细菌(如金黄色葡萄球菌、肺炎链球菌)和病毒(如流感病毒)。
  • 应用:临床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、咽喉炎、肺炎等感染性疾病。
抗肿瘤
  • 机制:诱导肿瘤细胞凋亡、抑制血管生成、调节免疫功能。
  • 研究:对乳腺癌、肝癌、结肠癌等细胞株有抑制作用,但需进一步临床验证。
降血糖、降血脂
  • 成分:夏枯草多糖、黄酮类化合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,降低血脂水平。
  • 适用:辅助治疗糖尿病、高脂血症,但不可替代药物。
抗氧化、保护肝脏
  • 作用:清除自由基,减轻肝细胞损伤,对化学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。
  • 应用:常用于酒精性肝病、药物性肝损伤的辅助治疗。

三、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

禁忌人群:
  • 脾胃虚寒者:夏枯草性寒,易伤脾胃,表现为畏寒肢冷、腹泻便溏者慎用。
  • 孕妇及哺乳期女性:可能影响激素水平,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  • 低血压患者:夏枯草有降压作用,可能加重头晕、乏力等症状。
配伍禁忌:
  • 避免与温补类中药(如人参、黄芪)同用,可能降低药效。
  • 与西药联用时需咨询医生,防止相互作用(如降压药、抗凝药)。
用法用量:
  • 煎服:9-15克,大剂量可用至30克(需医生指导)。
  • 外用: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调敷,治疮痈肿痛。
  • 疗程:一般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,避免长期服用损伤阳气。

四、常见应用场景

夏季清热茶饮:
  • 配方:夏枯草10g + 菊花5g + 薄荷3g,沸水冲泡代茶饮,缓解暑热头晕。
甲状腺结节辅助调理:
  • 配方:夏枯草15g + 浙贝母10g + 牡蛎20g(先煎),水煎服,每周3次。
高血压辅助食疗:
  • 配方:夏枯草10g + 决明子10g + 白芍10g,煮水代茶,配合低盐饮食。

总结

夏枯草以清肝散结为核心功效,既可用于肝火目疾、痰核瘰疬等实证,也可辅助调理高血压、高血脂等慢性病。但因其性寒,使用时需严格辨证,避免盲目长期服用。若需治疗疾病,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配伍用药,以确保安全有效。

『夏枯草』相关美食
『夏枯草』相关问答

    市场名网 www.mktmw.com
    Copyright 2012-2026鄂ICP备11013833号-9

    涉及版权的内容,请来电告知,市场名网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QQ:17535279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