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场名网
当前位置:首页 > 药食百科 > 药材百科
《本草纲目》草部:青蒿

《本草纲目》草部:青蒿

别名:草高、方溃、牵、狈蒿、香蒿。

优势营养: 吐、茎、根、子:苦、寒、无毒。 青蒿子:气味、甘、冷,无毒。

为您推荐:专题大全

作者:本草纲目

更新:2025-07-25

类型:药食百科

关键词:青蒿,青蒿的功效
『《本草纲目》草部:青蒿』介绍

《本草纲目》草部:青蒿的介绍,中药青蒿的功效有哪些? 中药青蒿的功效及现代研究综述请看下面。

一、基本信息

  • 别名:蒿、草蒿、黄花蒿、臭蒿
  • 科属:菊科蒿属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
  • 药用部位:春季幼苗或秋季花蕾
  • 性味归经:苦、辛,寒;归肝、胆经

二、传统功效

1. 清透虚热

  • 主治:阴虚发热、骨蒸劳热、夜热早凉。
  • 配伍:与鳖甲、知母同用(如青蒿鳖甲汤),治阴虚骨蒸潮热。
  • 古籍依据:
    • 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治骨蒸劳瘦,骨间伏热。”
    • 《图经本草》:“单用治骨蒸潮热。”

2. 解暑截疟

  • 主治:疟疾寒热,尤善治恶性疟疾。
  • 配伍:单用捣汁服或配伍黄芩、柴胡(如蒿芩清胆汤)。
  • 古籍依据:
    • 东晋《肘后备急方》:“青蒿一握,以水二升渍,绞取汁,尽服之。”
    • 明代《普济方》:“青蒿散、截疟青蒿丸治疟疾。”

3. 凉血除蒸

  • 主治:温病后期余热未清、阴分伏热。
  • 配伍:与牡丹皮、生地同用,助阴分伏热外出。

4. 清暑解热

  • 主治:外感暑热、头痛口渴。
  • 配伍:与连翘、滑石、鲜荷叶煎茶(如清凉涤暑汤)。

三、现代药理作用

1. 抗疟作用

  • 机制:
    •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干扰疟原虫生物膜结构,抑制血红蛋白消化及DNA合成。
    • 快速杀灭红内期疟原虫,对耐药性疟疾有效。
  • 应用: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药物。

2. 免疫调节

  • 机制:
    • 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,促进淋巴细胞转化。
    • 调节细胞因子分泌,改善自身免疫性疾病(如类风湿性关节炎)。

3. 保肝抗炎

  • 机制:
    •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应激,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,减轻化学性肝损伤。
    • 挥发油成分抑制前列腺素合成,缓解炎症反应。

4. 抗肿瘤

  • 机制:
    • 体外实验显示对乳腺癌、胰腺癌、前列腺癌等细胞有抑制作用。
    • 通过生成自由基破坏癌细胞膜,诱导凋亡及抑制血管生成。

5. 其他作用

  • 降压、平喘:扩张冠状动脉,改善心肌供血。
  • 抗寄生虫:治疗血吸虫、阴道毛滴虫感染。

四、临床应用

1. 疟疾

  • 用法:青蒿素类注射液或片剂,尤其适用于氯喹耐药病例。

2. 发热性疾病

  • 应用:温病后期低热、暑热外感,配伍薄荷、鲜荷叶煎茶。

3. 肝胆疾病

  • 应用:湿热黄疸配伍茵陈、栀子;慢性肝炎辅助治疗。

4. 皮肤疾病

  • 应用:风疹、疥癣,煎汤外洗或配伍地肤子、白鲜皮。

5. 寄生虫病

  • 应用:阴道毛滴虫感染(青蒿+白头翁)、弓形虫病(黄芪+青蒿)。

五、注意事项

1. 禁忌人群

  • 慎用:脾胃虚寒、肠滑泄泻者。
  • 禁用:产后血虚、内寒作泻者;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婴幼儿需遵医嘱。

2. 用量与用法

  • 内服:煎汤6-12g,治疟疾可用至20-40g,不宜久煎;鲜品用量加倍。
  • 外用:捣敷、煎水洗或滴鼻。

3. 不良反应

  • 过量:可能致胃肠道不适(恶心、腹泻)。
  • 过敏:个别案例出现皮疹,停药后消失。

六、现代研究进展

1. 抗肿瘤机制

  • 进展:双氢青蒿素对胰腺癌、白血病细胞有选择性毒性,通过激活caspase途径诱导凋亡。

2. 免疫调节

  • 进展:调节T细胞亚群平衡,抑制过度免疫反应,用于红斑狼疮辅助治疗。

3. 制剂开发

  • 应用:青蒿素滴丸、胶囊用于慢性支气管炎;青蒿油制剂治疗鼻出血、鼻炎。

七、总结

青蒿以抗疟为核心功效,兼具清热、保肝、免疫调节等多重作用,临床应用广泛。现代研究进一步揭示其抗肿瘤、抗氧化潜力,但需严格遵循用量及禁忌,确保用药安全。

『青蒿』相关美食
『青蒿』相关问答

    市场名网 www.mktmw.com
    Copyright 2012-2026鄂ICP备11013833号-9

    涉及版权的内容,请来电告知,市场名网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QQ:17535279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