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场名网
当前位置:首页 > 药食百科 > 药材百科
《本草纲目》草部:红蓝花

《本草纲目》草部:红蓝花

别名:亦名红花、黄蓝。

优势营养:(花)辛、温、无毒。

为您推荐:专题大全

作者:本草纲目

更新:2025-07-30

类型:药食百科

关键词:红蓝花,中药红蓝花的功效
『《本草纲目》草部:红蓝花』介绍

《本草纲目》草部:红蓝花的介绍,中药红蓝花的功效有哪些? 中药红蓝花(红花)的功效与作用全面解析,请看下面的讲解。

一、植物学基础

红蓝花与红花为同一物种,学名为蒌蒿(Carthamus tinctorius L.),属菊科红花属。其别名包括刺红花、草红花、丹华等,花朵初开为黄色,后转为橘红色,叶子呈灰绿色,传统上既作蔬菜食用,也具药用价值。

二、传统中药功效

1. 活血化瘀

  • 核心作用:治疗血瘀引起的痛经、闭经、产后恶露不绝等妇科疾病。
  • 古籍依据:《本草纲目》记载其“破血通经,下恶血,治血瘀痛”,常与桃仁、当归配伍(如《竹林女科》红花汤)。
  • 现代应用:用于冠心病心绞痛、中风后遗症等血液循环障碍疾病。

2. 调经止痛

  • 适用症状:月经量少、经期腹痛、经血夹块。
  • 配伍建议:与益母草、丹参同用,增强调经效果。

3. 跌打损伤

  • 外用功效:捣敷或煎水洗患处,治疗瘀血肿痛、跌打损伤。
  • 方剂举例:《外科大成》中以红花、穿山甲、归尾配伍,黄酒煎服治肿毒初起。

4. 美容养颜

  • 历史用途:古代用作胭脂原料,染红嘴唇与脸颊,如《妆台方》所述“桃花妆”。
  • 现代延伸:含抗氧化成分,延缓皮肤衰老,部分护肤品提取其活性成分。

三、现代药理研究

1. 化学成分

  • 活性物质:红花苷(红花素)、红花黄色素、亚油酸(种子中含量达73%-85%)。
  • 其他成分:挥发油、黄酮类化合物、维生素A、铁、磷等。

2. 药理作用

  • 抗凝血与抗血栓:抑制血小板聚集,降低血液黏度,预防血栓形成。
  • 抗炎镇痛:减少炎症因子(如TNF-α、IL-6)释放,缓解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。
  • 保肝护肝:减轻肝细胞损伤,促进肝细胞再生,对肝炎、肝硬化有辅助治疗作用。
  • 降血脂:亚油酸降低胆固醇,预防动脉粥样硬化。
  • 抗氧化:清除自由基,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。

3. 临床应用

  • 心血管疾病:治疗冠心病、心绞痛、高血压,改善心肌缺血。
  • 妇科疾病:调整月经不调,缓解痛经,辅助治疗不孕症。
  • 皮肤疾病:治疗湿疹、皮炎,促进伤口愈合。
  • 肿瘤辅助:与化疗药物联用,增强疗效并减轻副作用。

四、禁忌与副作用

1. 禁忌人群

  • 孕妇及哺乳期:活血作用可能导致流产或影响婴儿。
  • 月经量多者:加剧经血过多,引发贫血。
  • 出血倾向者(如血友病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):加重出血风险。
  • 过敏体质:可能引发皮疹、呼吸困难。

2. 副作用

  • 短期:过量可能致胃部不适、恶心、头晕。
  • 长期:干品过量可能升高转氨酶,建议间歇服用(每周3-4次)。

3. 药物相互作用

  • 抗凝药(如华法林):增强出血风险,需间隔2小时服用。
  • 肝毒性药物(如对乙酰氨基酚):可能加重肝损伤。
  • 免疫抑制剂(如环孢素):影响药效,需避免联用。

五、使用建议

1. 用法用量

  • 煎汤:干品3-10克,鲜品15-30克,水煎服。
  • 泡茶:干品3-5克,沸水冲泡,每日1次。
  • 外用:捣敷或煎水洗患处。
  • 药膳:与鸡肉、排骨同炖,如红花炖鸡补气血。

2. 选购与储存

  • 选购:选择无霉变、无农药残留的优质原料,以花朵完整、色红黄者为佳。
  • 储存:密封防潮,隔年陈蒿不建议使用。

3. 配伍禁忌

  • 慎与寒凉药同用:如大黄、黄连,可能降低活血效果。
  • 脾胃虚寒者:可加生姜、红枣调和。

六、文化与历史

  • 古代用途:作为染料和胭脂原料,汉武帝时期匈奴因失去焉支山(盛产红蓝花)而哀叹“妇女无颜色”。
  • 文学记载:《诗经》《本草纲目》等古籍均有记载,李时珍称其为“破瘀之要药”。
  • 现代价值:种子榨油(亚油酸之王),幼苗作蔬菜,全身是宝。

七、总结

红蓝花(红花)集药用、食用、美容于一体,功效涵盖活血化瘀、调经止痛、抗炎抗氧化等多方面。现代研究证实其心血管保护、保肝降脂等作用,但需注意禁忌人群及副作用,合理使用方可发挥最佳效果。

市场名网 www.mktmw.com
Copyright 2012-2026鄂ICP备11013833号-9

涉及版权的内容,请来电告知,市场名网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QQ:175352796